分类选择: 产品分类一 产品分类二 产品分类三 产品分类四 产品分类五
从“人工点”到“无感通”一场跨境马拉松赛见证33年融合路 羊晚政见
作者:小编    所属栏目:【产品分类二】    时间:2025-11-16

  11月15日上午,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圆满完赛。这场赛事因路线跨越深港两地而备受瞩目。从深圳跑步到香港,人员、车辆、物资“零延时、零接触、零等待”的无感智慧通关体验,让我们看到,从一座座城市,到一个融合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,时空距离再度缩短,湾区融合再度加深。

  在深圳边检总站皇岗边检站执勤十六队四级高级警长黄国春的眼中,透过这场赛事,他看到了一条跨越33年的融合之路。

  30多年前,深港跨境马拉松的参赛者需提前递交证件、领取纸质通关卡,在皇岗口岸由原皇岗边防检查站武警官兵人工核验放行;30多年后,运动员只需佩戴一枚智能手环,通过面部识别即可“无感”秒过深圳湾口岸。

  1992年,首届深港跨境马拉松以香港上水北区运动场为起点,沿青山公路到皇岗-落马洲大桥,经皇岗口岸入境,在深圳绕行后以深圳体育馆作结。当时,黄国春是首届深港跨境马拉松边检工作的宣传报道员。他回忆,那时参赛者需提前提交证件办理入境手续,比赛时凭一张纸质通关卡作为身份凭证,抵达皇岗口岸将卡片投入指定箱子才能通关,比赛结束后再发还证件。“全程需要大量警力支援,逐一清点核验,效率有限,运动员也需停顿等待。”

  2025年,第十五届全运会的深港跨境马拉松再次跨越深港两地,却实现了人员、车辆、物资提供“零延时、零接触、零等待”通关。33年后,黄国春再次见证了这次有历史意义的奔跑。

  本次赛事中,深圳边检总站创新采用“查验前置+生物识别+芯片定位+闭环管理”的闭环通关模式,借助数字化、信息化技术为所有运动员、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提前完成证件备案、比赛时佩戴集成GPS和RFID芯片的智能手环。

  参赛运动员在深圳湾大桥上奔跑时,其生物特征与实时位置数据已与后台系统同步融合,实现了赛事全程可控,选手自身无需停顿,可一口气“丝滑”跨境跑通深港两地,实现无感智慧通关。“手环一闪,信息即达,通关速度从‘分钟级’提升至‘秒级’。”黄国春说。

  这一跨越时空的对比,不仅是赛事组织方式的升级,更是粤港澳大湾区从“硬联通”到“软联通”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。

  从纸质凭证到电子手环,从人工查验到智能识别,科技赋能既保障了通关效率,也减轻了人力压力,让跨境流动更加安全便捷。

  然而,33年间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,还折射出大湾区制度衔接与协同管理的深化。这种模式为未来粤港澳三地举办大型跨境活动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
  如今,粤港澳大湾区正以基础设施“硬联通”为基础,加速向规则、标准、管理的“软联通”迈进。跨境马拉松的升级经验,有望延伸至商务、旅游、科研等更多领域,推动大湾区形成更高效的一体化运作体系。

  一场马拉松,跨越三十载,变的是技术手段与组织模式,不变的是深港两地乃至整个大湾区对融合发展的持续探索。黄国春感慨地告诉记者:“从‘牵手’到‘携手’,大湾区正以更智慧、更顺畅的方式,‘跑’出深港融合发展的加速度。“

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产品中心 案例展示 凯发体育k8 联系我们

电话:020-11115549      手机:13645756661
E-mail:38989301@qq.com      联系人:岳仙
地址:‌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前进街184号太阳城集团tyc234cc大厦17号

Copyright © 2024-2026  凯发体育k8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      粤ICP备14677981

扫一扫  关注微信